Tuesday, 1 July 2008

零零星星,一套電影兩本書

休博了一星期,多做了一點家務,洗多了一籮衣,見多了一個朋友之外,讀完了 «親愛的安德烈»,還有,看了電影 Narnia 之 Prince Caspian ! :DD


關於 «親愛的安德烈»,要說的話實在太多了,却又不知從何說起,正如我較早前寫過,"每每被觸動神經要處,幾乎每看罷一篇都想寫一篇讀後感...",事實上,好久沒有這樣咀嚼一本書的意欲了。

表面上那是一本母子間的書信結集,是五十多歲的母親意圖認識她十八歲兒子的橋梁,不過那三十六封信,亦可被獨立地欣賞。 母子兩人兩地,兩代人,兩個文化,所及之題,大至國際政治,小至個人品味,每每衝着讀者心靈而來,却又毫不婆媽。 龍應台書中的信,幾乎也是向著讀者來寫的,她的「給河馬刷牙」寫平庸寫快樂,又曾經感動了多少年輕人?! 她多次提到自己出身寒微,能與台灣同步拙壯成長,倒担心在溫室內的年輕人,缺乏了那一份在亂世中奮鬥的機會... 我猜她的思索是,貧困沒有帶來優越感却帶來了力量,熱帶魚(書P.21)鮮艷多姿 却迷失大海。 似乎,利害又再同出一處。 今天我跟賣花的太太聊,「天氣真好啊,不過聽說明天會下雨。」又加上,「也好,雨下便涼快了。」老太太笑了笑道,「對了,像我們說,人心不足 (jamais content)。」說喲也是,求了半年一個夏季,天氣好心情好,却又想起涼快來,我們要什麼 ;?

看書中三母子談論香港文化的幾段也是蠻有趣的,安德烈說香港是個沒有咖啡館的城市,龍應台說文化來自逗留,小兒飛力普呢則替香港的文化辯白,最後編者還加挿了幾封香港讀者的來信。 好了,我們不能在那裡斷定香港究竟有沒有文化,幾個不同的意見倒是給印出了來。

文化的差異是另一個有意思的探討,龍應台的筆鋒也故然好看,我喜歡她寫的'菩提樹'她的'香格里拉',只是,看到最後一篇【獨立宣言】,才不意感受到她身為母親進退兩難的情感,看她寫十六歲飛力普的兩段'歐式小孩'而不禁咔咔笑了出來,看她寫「我怎麼會想到,你們的快樂想像和我的剛好相反。」時,又不禁紅了兩眼。


週末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 «Narnia 之 Prince Caspian»,感覺上比第一集 «The Lion,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» 的故事少了一點驚喜,不過飾演 Prince Caspian 的 Ben Barnes 也真帥,原來他曾在 «Stardust» 一片担⻆,好吧多了一個租看 «Stardust» 的藉口。

就這樣般重提 Narnia,為了追看劇情,把那本八百多頁的'石頭'再搬了出來,背上班背下班,跳過未看罷的頭三集,跳上它的'黎明號',隨著 «The Voyage of Dawn Treader»,再投入 Narnia 的世界...

2 comments:

amy said...

我對「給河馬刷牙」這篇的感受也很深。我們這一代應該不需要下一代來供養了,希望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可以追逐自己的夢。

michelle said...

amy: 其實,我也只求孩子快樂好了。
不過以書中附帶的讀者來信來看,「給河馬刷牙」給年輕讀者的感觸很多,是現代社會環境所至的現象? 還是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造成了太多的壓力?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