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4 July 2008

哪個鄉下? 哪國人?

«親愛的安德烈» 中有不少篇幅洩及到文化差異的問題,龍應台在書末寫到: 「面對孩子們的'歐洲價值',心裹覺得徹底的失落.. 可是,孩子們在抵抗母親某些'亞洲價值'的同時,是否也會'有點累'...」 (摘書P.293) 看她寫到那裡,是感動了,第一代'竹星'們的文化衝突可能只會來自家庭,可是對於海外留學生或隻身移民的人,我相信,中外如是,即使如何外向 如何開放 如何愛上腳下的土地,隨著時間的流逝,總遇過受不了'文化差異'的時候,總有過快要崩潰的一刻。 種在心底的文化元素,即使極其渺小,像上了鎖的石門一樣,莫名其妙地又冰又硬。 只有對異族文化徹底的認識,像在鑰匙堆中找出完全乎合的一條,是打開障門的唯一辦法,'文化差異',本來便是令人興奮又疲累的問題。

她在「你是哪國人?」裡又寫到: 「全球化的趨勢這樣急遽地走下去... 愈來愈多的人,可能只有文化和語言,沒有國家...」 ,兩個「身份複雜到你無法介紹他」(摘書P.139) 的例子都很有趣,一個是在保加利亞出生、逃亡德國、遷居肯亞、又曾到孟買及阿拉伯生活了多年的人,另一個是流著印度血統,幾代家族都出生在香港却又不被承認是中國人的香港「原住民」... 「你來自哪裡? 你是那國人?」不容易答了。

博友 readandeat 最近寫到 «你哪裡鄉下的»,問的是「籍貫」是「根」,比較容易答了? 可是讀到 canarymok 在留言說出她複雜的背景,卻步了,再看 orangutan 寫在美國問小孩子的爸爸在那裡出生,隨時會被反問「那個爸爸?」的時候,'咔'一聲笑了出來之外,也開始'悟'出,現代人複雜的身份,源自各方面的問題。

好了,記得好多年前看過許鞍華的 «客途秋恨» (1990),一套關於母女關係關於文化差異的電影,其中一幕印象深刻 : 飾演年輕日本太太的陸小芬初到中國又不暗中文,硬幫幫陪坐在喧鬧的麻雀台旁不知所措...

7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悠長的六年,除了奪去自由,也奪去一個母親看着孩子成長的寶貴經歷....

Anonymous said...

Madame 師奶,
想我一生做人作事,雖然有一點偏激,但也頗明事理。
在歐洲生活,曾經非常興幸。自認為自己是一個"歐洲中國人",更以此為豪!因為總覺得歐洲民族的思想文化,其中之容忍 "Tolerant" 比其他之民族為勝。
但經過了聖火在歐洲,尤其在巴黎發生的事故,
我就如夢初覺一樣,這份愛慕之失落了!
看到他們對一個另外民族如此不公平及不了解,所謂民主
及自由言論,看穿了還不過是雙重標準, 及假仁假義而巳。
自己覺得還是是一個中國人,老大了就返唐山。
傻兮兮梁伯

michelle said...

巴黎旅客: 我猜你這留言原想放在上一篇吧。

梁伯; 我對你寫的有點詫異。

Anonymous said...

個canarymok係我呀!sina 個莫太呀!
我在MySpace個美食blog中寫家鄉在心中。

michelle said...

莫太: 一早已知道了。

Watching You Without Me said...

my friend's son, a five years kid, introduced himself to another kid's parents one day in the park, 'hi, my name is xxxx, my dad is english, my mum is korean, and i am german....'.

michelle said...

watching you without me: Haha, indeed, identity of modern human being today is not that simple ;)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